挺起脱贫攻坚“铁”脊梁
来源: | 作者:htcmedia | 发布时间: 2020-03-24 | 1581 次浏览 | 分享到:

3月17日,昆明开往六盘水的6062次列车工作人员帮助乘车老乡戴口罩。 杨 洁 摄


3月17日,昆明开往六盘水的6062次列车工作人员帮助老乡有序乘车。 杨 洁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国铁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创新帮扶方式,有序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大力开行“点对点”返岗务工专列,协同发力解决农畜产品销售难题,“对症下药”助力定点扶贫地区脱贫攻坚,坚持铁路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双轮驱动,凝心聚力挺起脱贫攻坚的钢铁脊梁。
  火车载着秦巴小山村美丽“蝶变”
  3月春光明媚,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勉县唐家湾村沃野青青,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绚烂绽放,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3月20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中车务段驻村第一书记陈罡来到村民家里,和留守老人聊天,帮助他们收集农产品信息,推广到铁路实体超市、“中铁快运网上商城”“12306”App上销售。
  “人勤春来早,前些天,出去务工的村民们在我们的组织下,已经坐上专列顺利返岗复工了。”陈罡说。
  勉县是铁路扶贫点。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包括勉县在内的29个县区经审定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勉县境内的阜川镇唐家湾村一下子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许多村民期盼着一开春就能走出家门,靠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的生活。
  “2月下旬3月初,工厂多次打电话催,让我回去上班。但长途汽车没开,飞机票又贵,我们困在村里,愁啊!”唐家湾村49岁的村民唐华从2003年起就在江苏省昆山市一家工厂打工。往年一过完农历正月初五,他就要回厂上班。今年因疫情影响,从勉县到昆山的1000多公里的路程,成了他和许多外出务工村民难以跨越的障碍。
  正在村民们发愁时,陈罡送来了好消息,铁路开行到上海方向的返岗专列,解决村民们的复工出行难题。
  陈罡提前联系好大巴车,在3月5日专列开行那天组织唐华和同村的老乡们坐上大巴车,赶往22公里外的勉县站。
  在勉县站,与唐华他们同行的还有来自勉县各个村庄的1400多名老乡。他们中途不换乘,根据需求在蚌埠、南京、无锡、苏州、上海等地车站就近下车返厂。
  “大巴车是村里租的,列车是专门为我们开的,政府还有补贴,能省下一大笔费用。”列车上,村民们喜笑颜开。
  西安局集团公司扶贫办主任韩博说:“随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我们和勉县的人事和劳动部门联系,为返岗复工的老乡开行‘定制火车’,让他们安心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早日致富奔小康。”为了降低换乘接触的风险,西安局集团公司将“定制火车”始发站改在了离老乡们最近的乘车点。
  从3月5日至8日,唐家湾村的数百名村民和3000多名勉县老乡们陆续外出,先后坐着3趟返岗专列复工,从定军山下奔向长三角大城市。
  “唐家湾村脱贫了,但我们驻村干部仍驻守在这里,继续发挥铁路企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经济发展。”陈罡说。
  2016年初,陈罡和同事张珺等人组成了汉中车务段扶贫工作组,到唐家湾村驻村帮扶。5年来,这个位于秦巴深处的小山村在铁路的帮扶下开始了美丽“蝶变”。
  在“慢火车”上的列车集贸市场上,在汉中站的扶贫年货节上,在西安铁路社区的消费扶贫直通车直销会上,唐家湾的农产品通过进站上车到社区,从山里卖到了大城市。西成高铁建成后,每年油菜花开时,“高铁+普速”“普速+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联运拉来一批批游客,让唐家湾村跟着铁路的发展快速嬗变。
  5年前,唐家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占到总户数的近1/3。如今,这里已经整村脱贫,剩余的丧失劳动能力的几户人家由政府兜底保障。
  近年来,靠着修建观花栈道、观景台,开办农家乐、小吃店等,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让唐家湾村民尝到了甜头,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从2016年的5056元增长到2019年的9400元。
  最近,村里的四五百亩油菜花争相绽放。但因为疫情,没有产生“花海旅游”效应,村民们急得心慌,怕滑回原来的穷苦日子。
  “咱们抓好当下,把能完成的事情办好,把能补救的损失补回来,提高其他方面的土地收益,也能有好收获。”陈罡带领驻村工作组一边抗击疫情,一边抓紧村里的创收项目,和村委会一起行动,联系承包商、大棚工厂,找工匠和技术人员。目前,果蔬种植扶贫产业园项目已顺利复工,正一步步向前推进。
  “铁味”关爱铺就老乡幸福路
  “大家往车厢里面走一走,不要把箩筐堵在门口啊……”3月17日8时48分,昆明开往六盘水的6062次列车在小新街站停站时,昆明客运段乘务员陈艳蕾引导挑着担子的老乡有序乘车。
  这些老乡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公益“慢火车”上的常客。春回大地,老乡们种的豌豆、蚕豆等时鲜蔬菜陆续成熟。响应国家有序复工复产的号召,老乡们纷纷走出家门,挑着担子、背着背篓,坐上“慢火车”去售卖农货。
  “身体第一,赚钱第二。现在是疫情时期,各位大哥大姐都把口罩戴好,分开坐啊!”现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防疫工作仍不能松懈,陈艳蕾耐心到车厢里进行防疫宣传,引导老乡们戴好口罩。
  家在照福铺的吴树秀老人每隔几天都要坐上火车去医院检查身体。老人家对防疫了解不深,出门经常忘记戴口罩。陈艳蕾看见后赶紧找到自己的备用口罩送给老人。“大妈,把鼻子这里捏一下,这样戴着才有效果。火车上、医院里的人都比较多,您戴着不要摘下来了。”陈艳蕾给吴树秀戴上口罩,还教她正确的佩戴方法。
  陈艳蕾值乘这趟“慢火车”8年了,经常乘车的老乡都成了她的老熟人。这个春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一边守土尽责地战斗着,一边用充满“铁味”的关爱,为沿线老乡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的平安路。
  驻村工作队助村民返城复工
  3月16日14时50分,在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和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扶贫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尤杖子村15名外出务工人员从喀左站搭乘G3723次列车前往沈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沈阳局集团公司给尤杖子村捐赠了15件棉大衣和1000个口罩,并组织锦州房产段阜新综合车间党支部书记赵兴国和阜新车务段纪委书记林澍玫、叶柏寿站党总支副书记刘志刚组成驻村工作队,配合村委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企业复工复产以来,为抓好贫困人口的外出务工工作,驻村工作队员按照该县扶贫部门提供的外出务工人员信息,逐人对出行方向、乘车日期、车次信息等进行登记确认,优先安排务工专列或定制车厢,提供全程化、精细化出行服务。同时,他们加快推进粪污处理中心等扶贫项目的开工复工,积极同尤杖子乡政府沟通协商,强化与电力企业的联系沟通,全力确保完成电力设施施工作业。
  苗山深处路地情深
  “滚文广,柴火一捆;韦嗣智,柚子5个;骆恩科,饮料一瓶,鸡蛋20个……”
  3月20日中午,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德村二号检查点,村主任龙德坐在一根圆木头上,统计乡亲们捐赠的物资。
  原来,乡亲们得知驻村疫情防控工作组生活物资出现短缺的信息后,纷纷自发捐出自家存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派驻融水苗族自治县的4名驻村扶贫干部提前结束春节假期,快速进驻潘里、大德、良陇3个贫困村,带领苗族村民一同抗击疫情。
  面对驻村疫情防控工作组和村民缺少口罩的困难,驻村铁路扶贫干部陈国栋主动捐出了从家里带来的为数不多的口罩。“咱铁路人总是把安全第一挂嘴边。这个时候,只有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才能给群众一个交代。”陈国栋说。从年前的走访慰问贫困户,到现在疫情防控排查,他对这里的村民付出了全部的真情和心血。
  “今年农历正月就不吹芦笙,也莫去走亲访友,尽量都待在家里啰。”疫情期间,驻村扶贫干部的车辆成了村里疫情防控巡逻车。他们在村内日夜巡逻,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环境卫生巡查、卡口管控、公众聚集娱乐活动管制等工作。
  2月4日一大早,驻村疫情防控工作组在大德村通往上里村的路段巡查时,发现路边多出了一个棚子。经打听,原来是村民韦任光知道驻村疫情防控工作组要在此路段设卡控点,立即召集自己的叔伯兄弟几个,用自家晒谷子的帆布卷,连夜搭起了一个棚子,供驻村疫情防控工作组落脚。
  “铁路来的干部为我们这么用心,我作为一个普通村民,也想着为大家作贡献。”聊起搭棚一事,韦任光很自然地说。
  “吴书记,辛苦了,家里没有什么,给你尝尝我们家自己做的这个。” 大德村脱贫户韦盛苏老人拉住铁路驻村第一书记吴李东的手,硬是塞上几块糍粑和一包白糖,“要蘸着白糖才好吃!”看着老人家戴上竹帽匆匆离开的背影,吴李东心头一热。
  疫情防控还在继续,苗山深处路地情深的故事还在上演……
    文章摘自中国国家铁路官网:http://www.china-railwa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