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九寨彩林织锦绣,川青铁路客流爆满;“川超”赛场战鼓擂,球迷专列接送无忧;彝历新年笙歌起,旅游列车升级亮相……
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全路上下深入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全力冲刺全年客货运输目标任务。贯彻落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提出的“客货运输围绕市场需求转、生产组织围绕客货运输转、资源配置围绕生产组织转”的生产经营理念,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定制化的运力供给、特色化的产品矩阵、灵活化的价格策略,让传统的淡季火起来、热起来,交出了一份客运增运增收的亮眼答卷。
截至11月18日,该局集团公司今年旅客发送量达4.05亿人次,同比增长5.4%;其中11月15日发送旅客147.1万人次,创下国庆假期后单日客发量新高。
产品更丰富:紧盯需求精准供给
“包高铁去松潘团建,巴适得板!”11月12日8时30分,C4026次列车从眉山站缓缓启程,满载500多名企业员工,驶向松潘站。这是成都局集团公司实施客运“总对总”运营机制后,首次组织开行的企业定制团建列车,精准对接团体旅客出行需求。
客运“总对总”,是一套“旅客有需求、铁路有跟进”的运营机制。从收集旅客需求、研发专属产品,到提供全程服务、根据反馈优化,每个环节都有专人盯控及时办理,实现全流程精细化把控。
不久前,成都东站客运营销团队在微博上刷到一条歌迷的“深夜心愿”:“周日凌晨看完演唱会,还有高铁送我们回家不?”他们立马对接歌迷,摸清返程时间、人数和方向,当日安排加开3趟歌迷专列。这波“车为人开”的“宠粉”操作,收获了网友好评。
“川超”联赛的铁杆球迷也有专属出行福利:买联赛门票顺手就能订好往返高铁票,出了火车站有专车接到球场,看完比赛转身就能坐高铁回家……这套“一站式”的定制服务,让球迷外出观赛省力又省心。
11月12日至14日,四川全省中小学放秋假,成都局集团公司马上联合文旅部门提供定制服务,凭高铁车票买景区门票能享优惠,还在成自宜高铁、新成昆铁路等热门线路增开和重联列车超80余列,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出行需求。
彝历新年期间,他们利用普惠型旅游列车“锦绣山河·岷江号”的闲置时段,积极组织开行西昌方向的旅游列车,方便旅客乘车去体验特色民族风情。
针对研学出行需求,他们组织站段、车站,通过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积极对接,建立完善常态化联络机制,安排专人定期跟进出行需求,稳步拓展研学团体客源。
从演唱会到体育赛事,从研学旅行到文化节庆……西南铁路既“接单响应”又“创单赋能”,紧盯市场需求开发的客运产品叫好又叫座。
品牌更亮丽:文旅融合做强特色
“学剪纸、编竹编,没想到在火车上就能跟着非遗传承人学手艺,还能把亲手做的小物件带回家,耍得太开心喽!”跟着“熊猫专列·什邡号”前往云南的旅客李淑华,一上车便沉浸在非遗体验的乐趣中,她和同行姐妹们围坐在一起,跟着传承人运剪如飞、编结竹丝,尽情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这趟为期8天的“熊猫专列”暖冬之旅,行程跨越5000余公里,串联起湖光山色与民俗风情,在优化出行体验上再升级——除了安排非遗手工课,还举办川剧变脸、民族歌舞表演及民俗知识问答互动,让旅途成为移动的“文化课堂”;为了吸引沿途旅客乘车出行,特别增设了峨眉站、西昌西站、攀枝花南站等乘降点,大幅减少旅客往返车站的时间和交通成本。
天气虽冷,但“熊猫专列”上气氛火热。走进车厢,处处都是让人惊喜的巧思:想养生,有中医刮痧、耳穴压豆;想健身,有韵律操、八段锦;想留纪念,“熊猫邮局”直接搬上车,随手就能盖专属打卡章、寄联名明信片。
走下列车,旅行的欢乐一波波不停歇: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迎宾舞蹈的热情、彝族芦笙踏歌的悠扬,瞬间驱散了旅客旅途的疲惫;在贵州荔波,当地文旅部门开设“熊猫专列”专属通道,让旅客能快速开启景区游览,一路游玩下来,幸福感“爆棚”。
非遗赋能、服务升级与出行便利的三重加持,让“熊猫专列”成为冬日里文旅融合的亮眼名片,持续为旅客带来“在路上”的美好体验。针对旅客多元化、个性化的出游需求,“熊猫专列”相继推出了“安逸号”“什邡号”“成都号”等主题列车,开辟了“铁路+旅游”“专列+专线”的旅游列车开行新模式。日前,国际铁路联盟(UIC)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首届“游客友好型铁路服务与体验奖”颁奖仪式上,“熊猫专列”脱颖而出,荣获“评审团特别奖”。
为了进一步打响“熊猫专列”的品牌知名度,今年10月以来,“熊猫专列”接连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5首届国际旅行服务大会暨交易展、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方位展示系列特色产品与服务,在海内外进一步“圈粉”。
从车内浓厚的“安逸文化”氛围到途中丰富的“在地体验”,西南铁路深耕市场、创新服务,把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客运品牌越擦越亮。
策略更灵活:有效激发潜在需求
“现在周末去自贡吃冷吃兔,动车票直接打5折,打卡恐龙博物馆还能领纪念品,这羊毛必须薅!”日前,网友“李momo”在社交平台分享动车优惠,呼朋唤友规划周末短途游。
以客运大数据为“晴雨表”,以灵活的票价策略吸引旅客选择。10月25日至年底,成都至自贡间4趟列车享最低5折优惠;11月11日至12月20日,绵泸高铁、成自宜高铁等线路107趟车实施折扣,整体下浮0.5至3个折扣档位,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吸引旅客选择乘高铁出行。
对通勤族旅客来说,铁路推出的新型票制产品已经成为出行刚需。10款30日定期票售卖半年来,覆盖成渝高铁、西成高铁等4条热门线路,优惠力度低至6.5折,“多乘多惠”的优势持续彰显。今年以来,他们销售定期票2万套,较去年同期相比,预定数量增加1.2万套。
此外,他们还与当地政府部门“跨界联动”,在都江堰、大邑、奉节、崇州、雅安等地,创新推出人才通勤补贴票制产品。截至目前,这类补贴卡已办理9500余张,日均使用270余次。
对在成都高新区生活、在大邑县工作的青年徐勤伟来说,“人才卡”改变了他近来的交通日常。“以前,我一般都是坐汽车往返两地。现在刷有县政府补贴的‘人才卡’,坐高铁最快21分钟就可到达,比坐汽车节省一半时间。”
票制贴心,服务暖心。该局集团公司还在140个车站开通“铁路e卡通”乘车服务,涵盖川渝黔地区多条线路,支持刷证模式、预约取号,可乘坐跨局列车,让“随到随走”成为常态。
巴山蜀水间,一系列增运增收新举措成为打开客运市场大门的“金钥匙”,西南铁路将持续做好产品开发、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工作,带动客运服务品质全面提升,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
短 评
“转”起来 天地宽
连心平
西南铁路客运市场淡季不淡、逆势上扬,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有力举措,也是紧扣“客货运输围绕市场需求转、生产组织围绕客货运输转、资源配置围绕生产组织转”的生产经营理念,全力推进增运增收的生动实践,带给我们许多启发。
启发之一:让需求牵引供给。随着旅游经济、银发经济、假日经济等蓬勃发展,旅客出行需求从“走得了”向“走得好”加快转变。从专门加开的列车到量身设计的线路,从周末游的折扣票、通勤族的定期票到景区联动的套票,这种“按需定制、精准适配”的思路,使成都局集团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挖掘出新的增长点。
启发之二:让机制适配市场。实现增运增收,离不开市场感知快、决策响应快、资源调配快的运营机制。成都局集团公司打破传统运力调配模式,建立了客运“总对总”运营机制,形成了从前端市场对接、产品设计到票价策略制定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充分发挥了客运资源优势,拓展了市场空间。
启发之三:让特色形成优势。市场竞争中,品牌赋能是重要抓手。依托西南地区独有的资源禀赋,成都局集团公司变文化“底蕴”为引客“底牌”,打造出以“熊猫专列”为代表的一系列铁旅融合品牌,通过差异化服务、场景化体验,以品牌影响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三个转”,既有理念的转变,又有管理和组织的创新,归根到底就是要以市场为中心组织生产、配置资源。在全力冲刺全年工作目标的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市场经营和改革创新意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转”出一个大市场、“转”出一片新天地。